课文回放。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1)读一读,说说你怎么理解画线句子。
(2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着急 | B.担心 | C.惊喜 | D.孤独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6分)
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秉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下面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已暮矣傍晚 | B.安敢戏君乎游戏 |
C.何不秉烛乎拿,持 | D.臣闻之见闻 |
借古喻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
③遽契其舟,曰( )
④求剑若此( )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故事中的楚人“求剑若此”,能得到剑吗?为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拓展阅读。
骂鸭
邑( )西白家庄居民某[1],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 )生鸭毛[2],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 )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3],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4]。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 ),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 )不骂。某益窘( ),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5]。
【注释】
[1]邑:县。振作者家乡淄川县。
[2]茸生:细毛丛生。
[3]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4]征:表露,表现。
[5]良已:完全痊愈。
[6]攘:窃取。
【大意】
在淄川县的西边白家庄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吓坏了,可是这种怪病找不到医生可以医治。有一天夜里,他做了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顿,鸭毛才会脱落。”可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厚,平常损失东西,从不“怒”形于色。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某甲偷走,因为他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结果,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老人才痛骂了他一顿,而这个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 解释加点的字。
①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②民诡告翁曰
(3)在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4)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从“某”身上得到的启示:
从“翁”骂“某”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重温课文。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给下面的字词释义。
鄙——
语——
何恃——
犹——
(2)下面句子朗读时如何断句?请用“/”断开。
吾一瓶一钵足矣。
(3)“足矣”表现了贫者 。
(4) 看到“贫”僧,我想到了一句话: 。
(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司马光救友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 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 ,儿得活。
(1)按原文填空,并对所填内容做出解释。
(2)朋友落水后,其他人与司马光的行为有什么不同?请你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你会用 。
课文回放。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
1.这句话运用 修辞手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这首诗中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表达的意思一样的一句是
(2)朗读并试着理解这首诗。
(3)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平台: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
有一位国王 , 性情暴烈 , 冷酷无情 , 对他的子民从来都不会施以温情和关爱 . 说来也奇怪 , 他的国家所在的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 寒风凛冽 , 冰天冻地 , 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姹紫嫣红的春色和美丽清新的绿意 . 他十分渴望春天光临他的国家 , 于是他花了很多钱财祭祀拜神 , 请求春天的到来 , 但都没能如愿 .
有一天 , 一位穿着破烂 , 疲惫不堪的少女来到皇宫门前 . 她找到国王 , 恳求他给她一些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 , 她实在太饿太累了 . 但冷漠的国王 , 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 , 他请求春天的到来也不是为了他的臣民 , 而是为了他自己能更好地到处游山玩水 . 他面无表情地叫卫兵把少女从门前赶走 .
可怜的少女冒着肆虐的严寒走进了一片森林 , 森林中除了积雪之外 , 就是凛冽的寒风 . 就在少女绝望之时 , 她看见一座小屋 , 她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敲开了小屋的门 . 门开了 , 一位厚道的守林老人急忙把她扶了进去 , 让她躺在暖和的火炉边 , 给她盖上厚厚的毛皮毯子 , 然后用仅剩下的面粉为少女做了面包还有热汤 . 然而当老人把面包和热汤端到少女面前 , 却发现她已经死去了 . 老人一阵难过 , 为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 . 他在森林中挖开积雪 , 把少女埋进去 , 并把没吃的面包 . 热汤和盖过的毯子也一起放进去 . 老人想 , 但愿那位姑娘在地底下能得到温暖和食物 . 第二天早晨 , 奇迹出现了 , 尽管其它地方还是寒冷和冰雪 , 但在少女的坟墓上及周围 , 却开放出了各色各样美丽的鲜花 , 长出了绿意盎然的小草 , 飘扬着温暖 , 弥漫着清新 .
原来 , 那少女便是春天 .
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 , 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 , 施肥 . 耕耘和护理 , 只要我们善待生活 , 珍惜生命 , 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 那么春天就会永远属于我们 , 幸福也期待着我们去收获 . 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 , 或者多么晚 .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着我们的 , 不仅仅是春天!
(1)读了这个童话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 用自己的话给他们各写一句话 .
国王: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夫: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读文中划下划线的句子 , 想一想等待着我们的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予是快乐的 , 给予别人自己才能有收获 , 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想一想 , 并合小伙伴们一起交流
课内阅读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①这是齐王第三次侮辱晏子,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多于10个字)
②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晏子的表现很出色。他把“淮南”比作了______________,把“淮北”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橘”比作______________,把“枳”比作________________。言下之意是说________________。
③晏子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