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候鸟迁徙时间遵循一定的季节规律:越冬时,由温度较低的地区迁往温度较高的地区;繁殖时,由温度较高的地区迁往温度较低的地区。其迁徙时间一般在3月份前后和9月份前后。图中箭头表示候鸟9月份迁徙路线的是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 南北纬30°附近 B. 南北纬40°附近 C. 南北纬60°附近 D. 南北纬80°附近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北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2008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                 ,B地气压名称是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                自然灾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6.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来源:海陆气压带、风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来源:全球气压带、风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1~3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来源:季风气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亚洲7月季风图,回答以下4题

图中季风A的风向是西南风,季风B的风向是          。
图中季风A和季风B,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_   _,这类季风在           (地区)最为典型。
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有利于粮食作物中       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      灾害.频繁,对该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
A、B、C处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特点是,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5.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004或1006       B.1006或1008  C.1008或1010   D.1004或1008
6.若据此预报海浪,6个小时后,浪高明显降低的是                
A.北部湾      B.珠江口海域    C.渤海海域      D.台湾海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等压线数值排列正确的是   
A.P3>P2>Pl   B.P2>P3>P1
C.P1>P2>P3   D.P1>P3>P2
10.该季节群岛上降雪集中于P3沿线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气压        D.海陆位置

来源:天气系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四个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严重干旱,据国家防总统计,截至2009年2月14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11亿亩,重旱3137万亩,干枯421万亩,有468万人、24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小麦区受旱面积总计9430万亩。回答造成北方大范围干旱灾害和农作物死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今冬副热带高气压带偏强,太平洋西侧水汽输送较弱
B.影响中国的冷空气强度较大,盛行西北干冷气流,湿度条件差
C.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受阻
D.除大气环流异常外,还与过度开采地下水、水资源浪费、污染等有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形成形成条件
辐射雾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④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 ~ 7m/s);

④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雾。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 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 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 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 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 清明时节雨纷纷 B. 黄梅时节家家雨
C. 雨滴梧桐秋夜长 D. 清风细雨湿梅花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 太阳黑子增多 B.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 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 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