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以下各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各任答两点)。
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共14分)
资料:见图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每年的8月底到11月初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季节工,其需求量大约在50万人左在,其中以河南和四川农民工最多。
(1)描述图示中部区域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影响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2)该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什么?简要分析摘棉季节工的流动对图示区域和输出区的益处。
(3)T处为我国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起点,简述该工程对T所在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 0年春节后,沿海省份出现了比往年更为严重的用工短缺现象,许多企业主亲自开着豪车抢工人;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严重,广东省估计短缺200万。
下列对用工短缺原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已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
B.世界经济回升,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加工定单增多
C.近几年,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现象
D.沿海地区的生活成本提高速度快于工资的提高

下列对沿海用工短缺现象造成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促使当地企业升级或转型
B.我国人口继续大规模由内地向沿海地区迁移
C.促进沿海地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迁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分)结合有关材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世界某区域及其相关降水资料。

材料二 图中的主要国家是加勒比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国,是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中国目前在该国有水利建设、矿产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投资。
(1)说明M、N两地的降水月份分配情况,并分析原因。
(2)分析中国积极投资该国工业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是中西亚文化交融的城市、全疆最著名的古城。2010年,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图为喀什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三:“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材料二甲图所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    。此区域河流径流特征是       
(2)简述甲区域地形特征     ,A处的地貌类型为          
(3)阅读材料二中乙图,解释喀什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4)分析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5)喀什城市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喀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对           的传承和保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隆重举行。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以珠江为舞台,以水为主题,展示了广州乃至岭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闭幕式文艺表演凸现了亚洲元素,歌颂了亚洲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谊,展示了亚洲多元文化魅力。

(1)从气候角度看,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举行,主要是因为相比其它月份,这一期间广州气温           ,降水         ,且受到         等灾害天气的影响小。
(2)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选址珠江中的小岛—一海心沙,并以水为主题线索,运用各种表演手段,尽情展示水的魅力。从河流补给类型看,珠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         ,珠江的水量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3)农业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是          ;利雅得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4)11月27日晚,亚运会闭幕式上广州市将亚奥理事会会旗转交给下届举办地——韩国仁川市。当天北京时间20;00时,韩国仁川(东九区)的时间是         时。
(5)广州亚运会见证了亚洲各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地区发展的不懈努力。简析本届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及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6)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近几年来,出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开始向长江三角洲一带转移的现象。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

材料二: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材料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是浙江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中提出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大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
(4)简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然条件。未来浙江省可以发展哪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中b系统表示的是

A.社会系统  B.生态系统  C.经济系统  D.资源系统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相调
D.在可持续发展中,人的管理调控起到核心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武汉市图”回答问题。

(1)武汉是       江和       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有大量的物流、人流在这里集散、中转。另外,这里又有我国重要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           线通过,因此,武汉在交通运输上非常便利。
(2)武汉市紧邻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平原,雄厚的农业基础,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商品棉的生产,还使武汉市成为我国重要的       工业中心。
(3)从能源上看,武汉距我国目前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较近,充足的电能提供了动力保证。
(4)武汉东南部大冶附近有丰富的       矿资源,这为武汉发展        工业提供了原料供应。
(5)解放后,武汉被定为       省省会,行政中心很快成为区域的          中心,工业、交通、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地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下列有关“静脉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减少环境资源消耗为目标
②减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③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④体现了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A表示           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           ,原因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
②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共同性原则
③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阶段性原则
④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重心(重心是指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最接近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

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的轨迹变化及其原因是

A.1978-1991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GDP重心向西部方向移动
B.1991-1994年期间,由于东南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C.1994-2008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战略, GDP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D.1978-2008年, 我国东部和南部是中国的经济高密度区, 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