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些列问题。
材料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
电力工业 |
煤炭工业 |
生铁 |
钢 |
1920年 |
772百万千瓦 |
14.2百万吨 |
436 815吨 |
30 000吨 |
1936年 |
1724百万千瓦 |
26.2百万吨 |
958 683吨 |
556 347吨 |
年增长率 |
9.4% |
7% |
9% |
40% |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
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
《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
A.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 |
C.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
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 |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图表。
阅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中ACD代表的经济成分及AD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图表中D所示的划线段a~b处经济状况的影响。
七七事变之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多厂矿,如广西有色金属、甘肃玉门油田,正如时任资源调查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先生所说“今日正应利用抗战机会,充分开发西南及西北各省”。并自行设计和仿造一些机器设备,成立很多研究室和实验工厂。材料中措施反映了( )
A.官僚资本迅速扩张 | B.工业布局彻底改变 |
C.民族经济深受打击 | D.战略资源有所保障 |
一战期间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两次高潮时期,请问这两次高潮时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指( )
A.国际环境有利 | B.民族独立实现 |
C.社会性质改变 | D.政府大力支持 |
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历程曲折。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材料二】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
【材料三】《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其中第二条道路是指1949-1978年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
【材料四】“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21世纪初,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
——英国《卫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2)从经济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带有苏联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道路是如何确立的?这与西方的“古典”模式有何显著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那一年(1978年)以来,中国是如何突破“苏联经典”模式,在经济体制上改革创新的。并分析 21世纪初中国的转变带来的影响?
分析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代 |
进口总值 |
出口总值 |
1942 |
161.7 |
21.5 |
1943 |
169.2 |
8.2 |
1944 |
222.9 |
49.8 |
1945 |
719.1 |
224.2 |
1946 |
650.9 |
187.7 |
1947 |
441.2 |
227.8 |
A.1942—194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B.1942—1945年中国外贸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C.1945—1947年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
D.1942—1947年中国外贸一直处于贸易顺差
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材料三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 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的企业家践行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是 ( )
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 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
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 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投机商人都知道附近各单位的发薪日期,所以经常乘机抬高银元价格。去得越晚,亏就吃得越大。换了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著名历史学家韩儒林先生回忆的这一情景发生于
A.民国初期 | B.国民政府前十年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A.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
C.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 )
A.日本 | B.英国 | C.美国 | D.苏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