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但改革的失效和阻滞容易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暴力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 
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分析导致两次改革产生
不同结果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两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获得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  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废除了明法新科。
——邓广拓《王安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但改革的失效和阻滞容易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暴力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 
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分析导致两次改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两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状,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尊重私人利益,为的是提高个人对公益的关心。在公共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在我们雅典,不关心政治的市民不被认为是喜爱平静、与世无争的人,而是一个作为市民不合格的、没有意义的人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概括伯里克利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思想。
(2)伯里克利如何防止“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的现象发生?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伯里克利的执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
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

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
C.实行津贴制 D.财产等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材料二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对秦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梭伦改革调适贫富差距的具体措施。上述材料反映出两位改革家促进公平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3)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商鞅则被车裂而死,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从中可以为今天的改革提供哪些借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等级公民中抽签产生
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中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的措施有(  )
①颁布“解负令”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重新确立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A.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以财产多寡划分雅典公民的等级 D.颁布“解负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在他的诗中曾写道,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不使他们失去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收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的利益 ④梭伦过多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①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都有利解决社会矛盾   ③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④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B.设立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和中国,梭伦和商鞅结合各自国情,厉行改革, 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
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上(雅典地区)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使商无得籴,农元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情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情之心。农恶商,商疑情,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
(1) 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哪一措施?并从地理环境视角说明推行此措施的原因。
(2) 归纳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据此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各自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梭伦改革的评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