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得益于文化的多样性,人们不断开阔视野、相互借鉴,比如中国“和”的思想,到今天仍对各国处理国际关系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这表明
A.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
B.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促进作用 |
C.传统文化是人类知识、灵感和创作的来源 |
D.世界各国人民都应从中华文化中获得启迪 |
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近两年,我国已有数千部微电影问世,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回答以下问题。
依据北京2012年“7·21”大雨中真实感人事迹创作而成的系列微电影《大雨》,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团结互助、共抗灾害的感人故事。承载主流价值的微电影可以
①通过有限的篇幅传播厚德理念 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观念
③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④主导人们的价值取向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与日俱增,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等收看影视作品。而微电影巧妙地将网络与电影相结合,利用网络这一开阔的平台,创造出短小精炼的电影艺术作品。这表明,在我国
A.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 B.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强 |
C.影视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 D.科技文明程度达到全新水平 |
国学大师汤一介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复归本源或根本)开新”中重振辉煌。下列对“反本开新”解读正确的是:
① 只有先“反本”才能后“开新”
②“反本”与“开新”都需要批判精神
③“反本”是否定过去,“开新”是创造未来
④“反本”是“开新”基础,“开新”是“反本”要求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浙江省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多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发布平台数据,1月15日9时,杭州市1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中,有7个为重度污染,两个为中度污染。专家称控制交通碳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重中之重,要从根子上解决汽车尾气,一方面要通过补贴或交通政策促进节能小汽车的使用,还要采取一些吸引人乘坐公交的措施。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材料二 当雾霾遇上春节,你还放烟花吗?今年,持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春节前夕,多家微博门户网站发起了“禁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的倡议,得到网友的积极响应。但是也有很多市民表示今年依旧会放炮,因为一年才放一次,不放就缺少过节的气氛了。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从内心讲,我是不希望它消失的。如果真的禁放了,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春节就更加没有年味儿了,况且禁放政策能不能执行下去也不好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12分)
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如“红烧狮子头”在标准译法中被称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而不能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红烧狮子脑袋)。“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这体现了
①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化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强调了( )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
2012年7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英国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英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英国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强调了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和服务总监杰瑞米说:“我认为孔子文化融入美国是一个有益的举措,我们如果能够了解孔子文化在全球的意义,那么这些意义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 B.文化的交流借鉴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
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D.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
(14分)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材料一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 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受战争创伤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材料二《意见》指出,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坚定信念、
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和红色文化影响力,建设全国爱国主
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有关知识阐述出台《意见》的必要性.(6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的意义.(6分)
2012年是中英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年份,2月17日,2012伦敦时装周开幕,开场节目“山水-2012中国时装秀”惊艳亮相,成为最大亮点。2月22日,李云迪钢琴音乐会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举办。4月,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伦敦国际书展,届时,更多的表演和展览将向英国民众呈现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据此冋答题
英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
①中英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③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④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李云迪演奏会中特别献上了由中国作曲家专门改编的京剧《皮黄》和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京剧和民歌以钢琴曲的形式出现,让现场的英国听众感到耳目一新。这说明,文化创新
①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应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③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应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博釆众长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12年7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英国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英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英国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22分)材料一 图一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图二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城镇化需要建设基础设施;城镇化过程中,这些转移的人口需要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
材料三 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国际需求萎缩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进入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无论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是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处处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的正确性。(8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生于斯,死于斯”的格局,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大量渴望子女常回家看看的“空巢”老人,老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少数老人去世多日都无人知晓,晚年生活甚是凄惨。
2012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草案形成过程中有较大争议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了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常回家看看”入法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常回家看看”是中国传统孝道理念,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对国家设定老年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