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D、基因d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甲、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位于甲物质上 |
B.乙物质由三个碱基组成 |
C.甲物质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
D.乙物质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 |
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是指
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④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⑤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
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⑥②④ | B.⑤①③ | C.⑤①② | D.⑥③④ |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过程有a、b、c |
B.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 |
C.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细胞质 |
D.健康的人体内不会发生d和e过程 |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DNA与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核基因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是平行的 |
B.生物体内的基因都分布在细胞核染色体的DNA上 |
C.基因只有在染色体上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
D.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3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碱基序列 |
下列哪种碱基排列顺序肯定不是遗传密码( )
A.UUU | B.AAA | C.GUC | D.GAT |
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简称RP)的合成及调控过程。RP基因操纵元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DNA分子片段,RBS是核糖体结合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RP基因操纵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合成的RP1的多肽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转运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相应碱基序列分别为AGA、GUG、CUU,则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
(3)核糖体主要由______________等物质构成,图中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动依次合成的有关物质是____________等(用图中所示物质表示),当细胞中缺乏rRNA时,RP1与RBS结合,导致RBS被封闭,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通过这种调节机制可以避免____________。
(4)大肠杆菌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_(多选)。
A.作为遗传物质 B.携带遗传密码
C.转运氨基酸 D.构成核糖体
下列不能提高翻译效率的是 ( )
A.多个核糖体参与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
B.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 |
C.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
D.一个细胞中有多条相同的mRNA |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标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值,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
科学家以正常人及某种病患者的相应mRNA为模板合成了cDNA。已查明该患者相应蛋白质中只有32号氨基酸与正常人不同,cDNA中只有一个位点的碱基发生改变。对比结果见下表。以下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研究 对象 |
cDNA的碱基位点 |
32号氨基酸及密码子 |
|||
94 |
95 |
96 |
密码子 |
氨基酸 |
|
正常人 |
G |
C |
G |
CGC |
精氨酸 |
C |
G |
C |
|||
患者 |
|
|
G |
|
组氨酸 |
|
|
C |
|||
注: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CAC |
A.cDNA所含的碱基数等于96
B.合成cDNA时需要DNA解旋酶
C.患者第94号位点碱基缺失
D.患者相应氨基酸密码子为CAC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A.26% | B.46% | C.48% | D.52% |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 (填“增大”或“减小”)。
(2)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 实现的。
(4)已知抗旱性和多颗粒属于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颗粒由D决定,少颗粒由d决定),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 。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 。
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l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I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
C.系统性红斑狼疮 | D.艾滋病 |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人体皮肤细胞中不存在基因1 |
B.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⑥⑦过程不能完成 |
C.正常情况下,①②④⑥⑦过程都会在皮肤细胞中发生 |
D.③④反映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
B.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
C.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
D.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