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归功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

A.毛泽东 B.江泽民
C.胡锦涛 D.邓小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次改革的历史航标。每一次的改革都使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秘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
(1)材料一所指的1978年召开了哪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2)材料二中歌颂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3)阅读材料三,为了主动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组织?是在哪一年的哪次会议上批准通过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规定“第一条: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民主和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该文献的性质是什么?贯穿着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至少说出二项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

A.厦门 B.广州 C.海南 D.上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

A.毛泽东 B.孙中山 C.邓小平 D.江泽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请问这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方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顷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
⑵材料二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什么决策?
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之间有多长时间?材料二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作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B.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D.平反冤假错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辛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和负责任的形象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昂首前进。
请回答:
(1)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事件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意义如何?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努力?
(2)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什么失误?(或成就或失误答出两点即可)
(3)到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在这次会议上形成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谁为核心?并且说出他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有什么意义?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