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郡县制的朝代。
(2)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佛教传入中国。
(3)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4)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重庆谈判。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6)文艺复兴指的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再生,再创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7)二战中美国、英国等国对日作战,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8)1993年,《欧洲联盟盟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批准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的成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陪同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是

A.周恩来、叶剑英 B.周恩来、陈毅
C.周恩来、董必武 D.周恩来、王若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赢得时间准备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辽沈战役
B.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磨好刀再杀》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  )

A. "攘外必先安内" B. "不抵抗政策"
C.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假和平,真内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看图回答:

(1) 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2)在图一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问题达成怎样的一致?在图二事件中,国共双方就国内和平问题又达成了怎样的“一致”?
(3)图一事件的发动者是谁?其结果如何?它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图二事件达成“一致”给中国人民带来和平了吗?为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活动小组准备编写《重庆谈判》话剧本,你认为下列哪一个任务不可能出现在剧中(  )

A.毛泽东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张学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革命圣地的是(  )

A.井冈山 B.瑞金 C.延安 D.北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那场军事史上少有的千里行军,吹响了国民党覆灭的号角,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是对下列哪一事件的评述(     )

A.长征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当时(民国三十四年),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A.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B.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符合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A. 挺进大别山
B. 发动辽沈战役
C. 解放北平
D. 解放南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请为这张卡片选择合适的题目

A. 孟良崮上火如潮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大军合力战淮海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相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见。此前60年的会见是在

A. 创建黄埔军校时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
C. 重庆谈判时 D. 制定《共同纲领》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A. 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 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
C.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 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全面内战的爆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