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回顾2014年工作时饱含深情地指出:“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作为中学生,践行这种“蛮拼的精神”应做到
①勇于担当,培养责任意识 ②攻坚克难,积极面对挫折
③树立远大理想,多说话少做事 ④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014年"双十一"期间,各网点推出优惠活动,仅一天时间淘宝网店交易额突破650亿元,某高校一学生也热衷网购,只要是名牌,便新手"点"来,在"双十一"当日狂购万余元。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②要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③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消费不再需要节俭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再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全国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下列关于艰苦奋斗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B.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
C. | 艰苦奋斗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 |
D. |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艰苦创业精神 |
关心身边生活 关注社会发展
礼盒的过度包装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为提供礼品盒回收再利用的有效建议,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专门做了一次关于礼品包装盒再利用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显示,请你根据统计图完成后面的表格。
“自助餐”是集经济、卫生、环保、节约于一体的就餐形式。下列“取餐”方式符合以上原则的是
①多菜多果一人一盘,一盘多用;取汤汁时一人一碗多用
②取餐时一次性取够,即使有剩余也是正常的
③一人多盘多碗,分菜分果分类一次性使用
④取餐时遵循少取勤取原则,无剩余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遏制这种“舌尖上的浪费”,也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种的艰苦奋斗主要是指
A.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 B.为实现理想顽强拼搏 |
C.生活质量的适度降低 | D.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
对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对奢侈浪费、贪图享受 ②资源是有限的
③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 ④小康社会已经基本实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向社会公布,将用2至3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方案,所有司局以下公职人员的原一般公务用车要取消。专家测算,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实行公车改革有利于( )
A.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腐败问题 |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C.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 D.减少公务支出、建设廉洁政府 |
2014年7月16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按照方案,我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用车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我国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则预计,如果以3000亿元为依据,那么公车改革到位后,每年减少的支出将超过1500亿元。由此可见,启动公车改革( )
①有利于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②会抑制消费,不利于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
④能彻底消除各种浪费现象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据预测,到2015年,全球售出的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档手袋,鞋子,手表,珠宝和成衣将来自于中国人的境内外消费,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到3800亿元人民币。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消费更是强调“高端大气上档次”,认为这是“不差钱”的表现,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A.这是值得肯定的理性消费行为 | B.这是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 |
C.这背离了艰苦奋斗精神的要求 | D.这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全相符 |
有报道称,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对“舌尖上的浪费”认识正确的是( )
①“舌尖上的浪费”不仅助长奢靡之风,也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
②这表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符合现阶段基本国情
③这警示我们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杜绝浪费行为
④这要求我们降低消费水平,尽量做到不消费、少消费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 |
12届全运会没有了纷繁复杂的文艺表演、没有了绚烂夺目的焰火,今年“两会”期间不摆花篮、不铺地毯、提交电子版议案提案。从节俭办赛到节俭办会,全国掀起了务实节俭的新风尚,这样做( )
①倡导了精神消费、反对物质消费
②弘扬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③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可能会抑制消费,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