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不小心手臂擦破皮,渗出一点血迹,这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 |
B.将伤口冲洗干净并消毒,然后贴上创可贴 |
C.赶紧送医院 |
D.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
属于动脉血管出血的是
A.有少量的无色液体从皮肤表面渗出 |
B.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
C.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
D.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一股一股涌出 |
小玲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8.5 ℃。妈妈发现小玲的扁桃体有红肿发炎的现象,于是从家庭小药箱中选了一种药准备给小玲服用。右面是该药品的说明书:
(1)请问小玲能服用该药吗? 。
(2)该药品的口服剂量是每次 粒。
(3)该药是西药还是中药? 。
(4)该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
老王工作时不慎割伤前臂,伤口大量出血,血色鲜红,从伤口喷出,则初步判断属于
A.毛细血管出血 | B.静脉出血 | C.心脏破裂 | D.动脉出血 |
当你的同学在校园内踢足球时,不小心跌倒而可能发生骨折,下列做法最不可取的是
A.马上把他抬起来上医院 |
B.马上向有关老师报告 |
C.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
D.先询问他“有没有事?”后再做决定 |
某人大腿受伤出血,血色鲜红,血流成喷射状,则损伤的血管以及止血的部位分别是
A.静脉,远心端 | B.静脉,近心端 |
C.动脉,远心端 | D.动脉,近心端 |
某战士在抢险时下肢受伤,伤及静脉,血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此时应及时采取的暂时止血措施是( )
A.压迫伤口远心端一侧的血管 |
B.压迫伤口近心端一侧的血管 |
C.只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即可 |
D.只用“红药水”处理伤口即可 |
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市各校于2011年春季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有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了该反射。
(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且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 _ 的作用。
(3)活动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的手擦伤并流血了,可见至少伤到了皮肤的_____。不过伤口流血很快就止住了,这主要是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凝血作用。
(4)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各种系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让我们生活更健康。下列做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非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 |
B.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异体皮肤往往会发生排异反应 |
C.用指压止血法抢救较大动脉出血的伤员时,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动脉 |
D.发现某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后进行人工呼吸 |
至2013年5月3日,大陆确诊H7N9禽流感148例,死亡27例;至5月22日,台湾确诊45例肠病毒感染病例;至5月23日,世界范围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44例,死亡22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由三种病毒引发的疾病均具有传染性,这样的病毒在传染学上被称为 ;对感染者进行隔离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能力,把它们列为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这三种病毒具有不同的形态和致病性,根本原因是它们具有不同的 。
(3)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内地出现抢购板蓝根的现象。钟南山院士提醒过多服用板蓝根对人体有害。图中显示板蓝根颗粒属于 (填“处方”或“非处方”)药。
(4)接种疫苗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这种措施属于 免疫,若H7N9流感疫苗研发成功,那么接种疫苗后,人体能产生相应的 ,从而具有相应的免疫力。
(5)随着科技的发展,可提取病毒的核酸并去掉其毒性基因,注射到细菌或真菌细胞内从而生产疫苗。这种疫苗的生产过程应用了 技术。
(6)春夏之交是流感病毒传播的高峰期。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如何提高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