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二氧化碳选用 (填字母,下同)装置,验满的方法是 ;
(3)要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选择用的发生装置为 ,能用E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是 ,当看到导管口出现 时开始收集气体。
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A、B、C、D、E、F、G是初中化学所学物质,分别由H、O、S、Cl、K、Ba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A和E的化学式分别为 和 。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属 (填基本反应类型)。
(3)A~G物质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已知:①NaHCO3 固体受热分解 2NaHCO3 △ ¯ Na2CO3+CO2↑+H2O;②Na2CO3 受热不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 NaHCO3 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填标号)。
A.俗称小苏打 B.难溶于水
C.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D.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欲测定某 NaHCO3固体样品(只含Na2CO3杂质且分布均匀)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5.0g 该样品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NaOH溶液的pH 7(填“>”、“=”或“<”),用该溶液将生成的CO2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上述5.0g NaHCO3 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 g,产生H2O的质量是 g。
③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已知金属钴(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钴(CoCl2)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经查阅资料,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SO4
Co(NO3)2
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灰绿色固体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限选试剂:CoCl2溶液、(NH4)2CO3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镁条、铜片。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Ag+的
可溶性盐反应
CoCl2 溶液中含Cl﹣,
AgCl难溶于水。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③能够与
实验室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和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有关实验。
下表是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Ca(OH)2
NaOH
CaCO3
Ca(HCO3)2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0.16
109
0.0065
16.6
21.8
9.6
(1)配制溶液。其中配制100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是:
称取氢氧化钠固体﹣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
①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g。
②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画出水的液面。
③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 。
(2)进行性质探究实验,20℃时,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直至过量,先生成CaCO3,再转化为Ca(HCO3)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向10%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直至过量,先生成Na2CO3,再转化为NaHCO3,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理论上吸收4.4gCO2,需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至少为 g,或需10%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少为 g.(计算结果精确到个位)
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 ,再加水至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 ,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 。
(4)如图2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