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 2、H 2(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温馨提示: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 ;
(2)B的作用是 ,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时小明发现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白色粉末变蓝,于是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H 2,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4)如图所示的装置被称作"万能瓶",它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除用于洗气、验证气体的功能外,还有 功能。(答出一点)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2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 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 ;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下图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叙述回答问题:(“→”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 (1)甲为银白色金属,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 。 (2)乙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则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F的物质类别相同,且E与F能反应放热,F也能与A溶液发生反应,则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若将盛有饱和C溶液的小烧杯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并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C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组合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②镁和稀盐酸 ③硝酸铵固体和水 ④氯化钠固体和水 ⑤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小亮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欲探究从资料上获知的:家用发酵粉(主要成分是NaHCO3)在焙制糕点时,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水而使糕点酥松多孔的原理。请你结合他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亮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装置中均为干燥的烧杯,还准备了一瓶澄清石灰水。 ①你认为装置 (填序号)比较合理,在实验中烧杯内壁上可看到的现象是 ; ②证明生成了CO2的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Na2CO3或NaHCO3)。 (3)如果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HCO3,欲除去其中的NaHCO3,应采取的方法是 。
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的目的是 .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步骤⑥的作用是 .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 .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简单表示为下图)。 请回答: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