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1人物是谁?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分)(2)图2和图3反映的是他为巩固统治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采取的什么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4分)(3)秦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进攻? ( 2分)(4)为加强控制,秦朝在思想上实行了什么措施?谈谈你对这一措施的看法。 (4分)
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上图中所展现的东西方商路是在什么朝代开通的?它的起点是什么地方?对开通这条商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2)请列举通过这一条商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两种商品?(3)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指出这一商路开通的历史意义?(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哪种货币?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朝使用的规范文字是什么?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是中的卫鞅指谁?他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材料中的孝公指哪国的国君?(2)在材料一的人物变法时期,要获得爵位最直接的办法是什么?这一人物变法的作用是什么?(3)材料二的“诏”令(禁用鲜卑语)是谁颁布的?你还能举出他改革的其他措施吗?(至少举出两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1)材料一选自哪部著作?这部著作记录了哪个人的言论?它的主要思想由哪两部分组成?(2)请列举材料一中人物在教育方面的两项贡献(3)材料二这些话是谁说的?你还知道他的什么主张?(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说这些话的人都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材料二 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不久又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材料一中提到的《独立宣言》发表于哪一年?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谁?材料二中提到的《人权宣言》颁布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在内容上的共同点。(3)材料一、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