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读,欣赏《忆江南》。忆 江 南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①月中寻桂子,郡亭②枕上看潮头。何日更③重游? [注释]①山寺:这里指杭州的天竺寺。 ②郡亭:指杭州郡守官署内的虚白亭。 ③更:再。 [大意]回忆那江南的美好景色,最让人怀念的是杭州。天竺寺中秋月朗照,桂花飘香,徘徊月下看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落下,散落在桂花丛中;躺在郡亭上,观赏那卷云拥雪的钱塘潮。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游杭州呢?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带线的词语。余尝谓:______________ 漫浪诵读:______________既不专一:______________ 心到最急:______________2.“读书有三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 衣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①公起,为之摩②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③,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注释】①掖:扶 ②摩:抚摸 ③恤:爱惜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去( ) 方( ) 欲( )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奕①弈秋②,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④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弓缴⑥而射之⑦。虽与之俱⑧学,弗若之矣。为⑨是⑩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奕:下棋。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②秋:是人名。因为棋下得好,所以叫他奕秋。 ③诲:教,教导。 ④其:其中。 ⑤鸿鹄:天鹅。 ⑥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⑦之:这里指代鸿鹄。 ⑧俱:一起。 ⑨为:同“谓”,认为。 ⑩是:这个人。1.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理解文段的意思。2.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 ,另一个 ,结果 。3.“奕秋诲二人”,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同?请写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