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困难
  • 浏览 266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句子。
老班长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体会到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二)课外阅读。
废墟中哭喊的“中国孩子”
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在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打响之后,大批的难民拖家带口涌向火车站。
8月28日约16时,日本侵略军的三架轰炸机没有攻击中国军队的军事目标,却冲着上海南火车站投下了炸弹,以妇女、儿童为主的数以千计的生灵随着骤然升起的黑烟而顿时逝去。
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记者王小亭,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还有人在挣扎着站起来,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被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儿是血。”
“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为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铁轨上抱起一个幼童,把他放在月台上,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画面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英尺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轰炸机在上空飞了过去,没有扔炸弹。”
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他拍摄的胶片被美国军舰从上海送往菲律宾的马尼拉,再通过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送抵美国纽约。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他的频频亮相,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的脑海里。同年10月14日出版的《生活》杂志估计:有1.36亿人看到了这张照片。
忽然之间,通过这个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形象,中国与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战斗有了世界意义,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注意。国际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对日本侵略军残忍地杀戮毫无防卫能力的中国难民深感义愤。
1.根据引号表示的含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话语引用。
C.表示强调。
(1)记者王小亭回忆说:“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断肢残体处处皆是。”  (      )
(2)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     (      )
(3)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    (      )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地说一说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时,造成了怎样严重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小亭是怎样通过这张“废墟中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照片,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关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欢乐岛。(一)课内阅读。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