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句:⑴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⑵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⑶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耶?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2分)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以其境过清 ③凄神寒骨 ④犬牙差互 用现代汉语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一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作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文中看,“其境”“清”在哪里?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后面的题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划线词语。(3分)(1)又何间焉 ( ) (2) 小大之狱 ( )(3)神弗福也 ( ) (4)小惠未偏 ( )(5)肉食者鄙 ( )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下列四项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翻译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曹 刿: 鲁庄公: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马说》,完成下面问题。(共18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④执策而临之( )翻译下列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食之不能尽其才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 “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请选用文中词语,仿照所示答案,分别用两个字加以说明,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 、 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②。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③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学之。三年,又以报④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注释】①中:打着。②请于关尹子:向关尹子请教。③弗:不。④报:报告。 (节选自《列子·说符》)给划线字注音。列子学射中矣( ) 又以报关尹子(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守而勿失也( ) 退而学之( )翻译下列句子。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