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下列各对化合物中键的极性大小,并说明原因。ZnO和ZnS;HI和HCl;H2S和H2Se;H2O和OF2。(2)某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该分子中有________个σ键,________个π键,有________种极性键,________(填“有”或“没有”)非极性键。(3)用电子式表示Cl2、NH3、H2S、CO2分子的形成过程。
过渡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Ⅰ.Cr元素形成的氯化铬酰(CrO2Cl2)有重要用途,在有机合成中可作氧化剂或氯化剂,能与许多有机物反应。Ⅱ.Cu可形成多种配合物,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1)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氨水,首先出现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蓝色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请写出先后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 。深蓝色溶液中配离子的立体构型为 。(2)再向深蓝色透明溶液加入乙醇,析出深蓝色的晶体。深蓝色晶体的化学式为 。(3)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判断NH3和H2O与Cu2+的配位能力:NH3 H2O(填“>”、“=”或“<”);Ⅲ.Ni(CO)6为正八面体结构,其中的镍原子位于正八面体的中心,配位体CO分子则在正八面体的六个顶点上。(4)若把其中两个CO配位体换成 NH3 得到新的配合物,则以下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字母编号,任填一组。图中黑点为NH3,圆圈为CO,Ni略去)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与C能层数相同,D与E能层数相同,C与D价电子结构相同,基态时B、C、D原子核外皆有2个未成对电子,A、E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A能分别与B、C、D、E形成不同的分子。(1)写出基态时B的价电子排布图 ,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BCD的电子式 ,E2C的结构式 。(3)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以下填空:EC3—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DC3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EC4—微粒中的键角 ;BC32—微粒的键角 ;DE2分子的立体构型 ;B2A2分子的立体构型 。(4)一种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分子A2BC2,该分子中σ键数目为 ,π键数目为 。(5)根据等电子原理,指出与BC2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 (一种即可)
(12分)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具有(n-1)d10n s2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区和族。(2)写出3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名称:。(3)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不锈钢,在其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某种元素X,该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该元素可与氧元素形成离子X2O72-,K2X2O7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的同时还生成了X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键能是指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格所示(单位:kJ·mol-1):
①由表中所列化学键形成的单质分子中,最不稳定的是。②通过表中键能数据,计算说明N2分子中的键比键稳定(填“”或“”)。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现有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计算可以确定,1molP4(s)参加该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kJ。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基态时J的电子排布式 ,L的原子序数为 ,M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2)下列关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K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ⅡB族,属于ds区元素;B.J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ⅣB族,属于d区元素;C.F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ⅡA族,属于s区元素;D.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ⅦA族,属于ds区元素;(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G>F>E; B.电负性D>C;C.原子半径E>B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I>H(4)根据对角线规则及已知元素性质,回答下列问题:①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A元素的单质与氧气在点燃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① 认真分析下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将Na——Ar之间六种元素用短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图像。② 从下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的原因是 。③上图中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现有HNO3和NaNO3的混合溶液200mL,其中 HNO3和Na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若要使 HNO3和Na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 mol/L 和0.2 mol/L,应加入63%的浓硝酸(密度为1.2g/cm3)________mL,再加入蒸馏水稀释至_______mL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