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99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自我改革”迈出的第一步。20世纪初年开始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则是自我改革的继续和扩大。清末“新政”中不少改革对社会发展确实有利……客观上为政治机制的转型准备了条件。无论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还是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从社会史的角度看,都还未能掀动社会固有的结构体系,它们只是社会转型长途中的量变,辛亥革命才是质变的开始。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王朝没有倒台,那么就不会有民国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潮方面的重大变化。从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这一社会史角度看,辛亥革命才是近代史的真实起点,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界标意义,应该比1840年鸦片战争更高大,更重要。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 梁(启超)先生在1921年10月10日发表了一场演说,题目叫“辛亥革命之意义”。他认为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非常伟大的革命:第一场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结束了黄帝、尧舜以来的部落政治时代;第二场是秦汉革命,也即结束了三代贵族的革命;第三场就是辛亥革命,唤起了中国人的自觉。所谓的“自觉”包括两点:第一,凡是中国人都要管中国事;第二,凡不是中国人就不能管中国事;前一点可称为民主精神,后一点就是民族主义了。
——王康《世纪大讲堂·从富强到文雅》
材料三 “不管各种‘文明’豺狼现在切齿痛恨的伟大的中华民国的命运如何,但是,世界上的任何力量也不能在亚洲恢复旧的农奴制度,也不能铲除亚洲国家和半亚洲国家人民群众的英勇的民主精神。”“四亿落后的亚洲人……觉醒了起来,参加了政治生活。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从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
——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为“政治机制的转型”准备了哪些条件。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辛亥革命才是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先生所说的“汤武革命”和“秦汉革命”的具体含义。材料二和材料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的共同点是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自我改革迈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