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要求史论结合,论据用自己语言阐述,亦可摘抄原文;不同论点,论据可重复。
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希腊为什么会建立民主政治?概述其民主政治建立的过程。(2)指出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罗马法为什么会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摭言》 材料二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第15页学习思考) 材料三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六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全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李世民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 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李世民和朱元璋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各自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共同影响。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了解了这场辩论的经过,请你想一想:(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材料二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康有为的观点。简要评论这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