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如下:
(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2)属于过渡元素的是 ;(3)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是 ;(4)上述元素之间能形成X2Y型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硫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硫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 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__。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C.溶液中SO42-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48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稀硫酸。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mL上述浓硫酸进行配制。②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约30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③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凹液面B.稀释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C.洗净的容量瓶未经干燥就用于配制溶液D.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E.定容时俯视观察凹液面F.加水超过刻度线后,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④现将100mL该硫酸与300mL 0.4mol/LCuSO4溶液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mol/L。
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②处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
⑴下列物质:①熔融氯化钠 ②盐酸 ③纯醋酸(CH3COOH) ④碳酸钙 ⑤酒精 ⑥二氧化碳 ⑦硫酸氢钠固体 ⑧铜 ⑨碳酸氢钠固体⑩氢氧化钡溶液,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用序号填空)⑵写出物质③和⑨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⑶将物质⑦配制成溶液,逐滴滴入⑩中至Ba2+恰好沉淀完全,写出离子方程式: 。
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H=Q1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FeO(s)+H2(g)△H=Q2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
(1)从上表可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2)现有反应③H2(g)+CO2(g)CO(g)+H2O(g)△H=Q3①根据反应①与②推导出K1、K2、K3的关系式K3=_____________;可推断反应③是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右移,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A.缩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D.设法减少CO的量E.升高温度②根据反应①与②推导出Q1、Q2、Q3的关系式Q3=_____________;
已知反应A(g)+B(g)C(g)+D(g)△H<0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