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⑴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请同学们通过走访自己的长辈,了解他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变化情况的亲身体会。
材料1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材料2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材料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请回答: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材料2中的协议书签定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农民对“大包干”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下表是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三年统计表,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的农村改革在这里走出了第一步,请问这里采取了什么政策?从表中简单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开会,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虽然还是冬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地脱胎换骨。小岗人缘于求生的本能,在“不意识”的情况下以原始连保契约的方式实行的“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阅读以上资料后,请你想一想: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立下“生死契约”?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请回答:①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②写出一个你最敬佩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并说明你敬佩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