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2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材料2中的协议书签定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
农民对“大包干”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