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8、11,请回答:(1)它们各是什么元素?(2)不看周期表,你如何来推断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和族)?
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条件及部分产物未标出)。(1)若A、D为气体,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F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为紫色, B、C为正盐,F的溶液为紫红色。则C和F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1 mol A分子中含有3 mol极性共价键, B、C、F都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常温下,只有D为固体,其它为气体。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上述(2)中物质B的化学性质探究。①你认为此装置设计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如何改进: 。(若合理此问不答)②Ⅱ中产生的现象是 。③反应几分钟后,检验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的实验操作是 。④通过以上探究,气体B的主要化学性质是 。
近期曝出的“毒大米”事件,引起了国人的震惊和忧虑,又一次把环境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毒大米”是由镉污染引起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图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镉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有人说:“‘毒大米’中镉的含量很低,每人每天食用大米量也较少,所以,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你对这种说法有何评论? 。(3)你认为“毒大米”中镉的来源是什么? 。(4)镉也是生产电池的重要材料,镉镍二次电池(碱性)的放电和充电反应为:Cd + 2NiO(OH) + 2H2OCd(OH)2+ 2Ni(OH)2电池的负极是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负极消耗a g反应物,产生N个电子的电量,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 。
T℃时,A、B、C三种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比较大小:A和B的转化率A B,原因是 温度的高低T1 T2,判断依据是 (3)若其它条件不变,反应进行到(t1+10)min时,A的浓度为
在一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A和3 molB,保持温度为30℃,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A(g)+3B(g) 3C(g),2分钟达到平衡,生成1.5 mol C,此时,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为ω1;若将温度升高到70℃后,其他条件均不变,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2.1 mol,体积分数为ω2,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在30℃时平衡常数K1= ,焓变△H 0(填“>”、“<”或“=”)。(2)该反应在30℃时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为ω1= ;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A)=____________mol/(L·min)(3)该反应在70℃时平衡常数为K2,则 K1 K2(填“>”、“=”或“<”) (4)70℃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A和6 molB,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ω3,则ω3 ω2 (填“>”、“<”或“="”" )。(5)可以判断2A(g)+3B(g) 3C(g) 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2v(B)=3v(A)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E.n(A)∶n(B)∶n(C)=2∶3∶3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以及燃料的开发与利用有重要意义。(1)NO2可用水吸收,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 也可以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______L。(2)已知:2SO2(g)+ O2 (g)2SO3 (g) △H =-196.6kJ·mol-12NO(g)+ O2 (g) 2NO2 (g) △H =-113.0kJ·mol-1则反应NO2(g)+ SO2 (g) SO3 (g) +NO(g)的△H =______kJ·mol-1(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 2H2 (g) CH3OH (g)。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是现用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充电一次。假定放电过程中,甲醇完全氧化产生的CO2被充分吸收生成CO32-①该电池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甲醇在____极发生反应(填正或负),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将____________(填降低或上升、不变);若有16克甲醇蒸气被完全氧化,产生的电能电解足量的CuSO4溶液,(假设整个过程中能量利用率为80%),则将产生标准状况下的O2________________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