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苯、甲苯、乙烯、乙醇、1-氯丁烷、苯酚、软脂酸甘油酯、油酸、淀粉,其中:(1)显酸性的是________ 。(2)常温下能和溴水反应的是________ 。(3)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是_______________ 。(4)能和FeCl3溶液反应产生紫色的物质的是________ 。
12分)判断下列过程的熵变的正负(填“>0”或“<0”)(1) 溶解少量蔗糖于水中, △S__________;(2) 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 CO(g), △S__________;(3) 液态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S____________;(4) CaCO3(s)加热分解生成CaO(s)和CO2(g),△S____________。
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1)a极是 极,b极是 极,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 。(2)飞船上宇航员的生活用水由燃料电池提供。已知这种电池发1度电时能生成350g水,试计算能量转化率。[2H2(g)+O2(g) 2H2O(l)+572kJ](3)这种电池的输出电压为1.2V。要使标有1.2V,1.5W的小灯泡连续发光0.5h,应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多少升?(4)氢气是燃料电池最简单的燃料,虽然使用方便,却受到价格和来源的限制。常用的燃料,往往是某些碳氢化合物,如甲烷(天然气)、汽油等。请写出将图中H2换成CH4时所构成的甲烷燃料电池中a极的电极反应式: 。此时电池内总的反应方程式为 。
下列三个反应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 Fe(s)+CO2(g)FeO(s)+CO(g) △H1=" a" kJ·mol-1反应② 2CO(g)+O2(g)2CO2(g) △H2=" b" kJ·mol-1反应③ 2Fe(s)+O2(g)2FeO(s) △H3(1)则△H3=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已知500℃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0,在此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和CO2的起始量均为2.0mol,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3)将上述平衡体系升温至700℃,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是CO2浓度的两倍,则a 0(填“>”、“<”或“=”)。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使体系中CO的物质的量增加,其它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4)最近一些科学家研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氮的固定——氨的电解法合成,大大提高了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总反应式为:。则在电解法合成氨的过程中,应将H2不断地通入 极(填“正”、“负”、 “阴” 或“阳”);在另一电极通入N2,该电极反应式为 。(5)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可推断a 0.0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乙烯合成光学树脂CR-39单体的过程如下:已知:i.CR-39单体结构简式是:ii.酯与醇有如下反应:(1)乙烯转化为A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B中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2)在D、E的分子中,都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① 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② E为五元环状化合物,E与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3)G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4)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K,其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是3∶1∶1∶1,且能与NaHCO3反应。① K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② K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5)下列有关C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写序号)_______。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b.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1 mol C最多能与2 mol Na反应d.C的同分异构体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脱硫技术能有效控制SO2对空气的污染。(1)向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海水呈弱碱性,主要含有Na+、K+、Ca2+、Mg2+、Cl-、SO42-、Br-、HCO3-等离子。含SO2的烟气可利用海水脱硫,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①向曝气池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②通入空气后曝气池中海水与天然海水相比,浓度有明显不同的离子是_______。a.Cl- b.SO42- c.Br- d.HCO3-(3)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①图中a极要连接电源的(填“正”或“负”)_______极,C口流出的物质是_______。②SO3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③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