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会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何变化?(1)所用NaOH固体已潮解,则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下同)(2)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超过了刻度线后,又用滴管把多出的部分吸走,则结果______(3)小烧杯,玻璃棒未洗净,则结果_______(4)观察刻度线时仰视,则结果_________(5)所用容量瓶中已有少量蒸馏水,则结果____________
(1)下图所示是中学化学常用的玻璃仪器,请在下列操作中填入相应的仪器名称①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______。②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___。(2)实验室需用230ml 1.0mol/L的NaOH溶液①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上述仪器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玻璃捧等。②计算需称量的NaOH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③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情况会使结果偏低的是
(3)若 1.0mol/LNaOH溶液的密度为1.1g/cm3,则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现有下列物质: ①干冰 ②NaHCO3晶体 ③氨水 ④纯醋酸 ⑤FeCl3溶液 ⑥铜 ⑦ Fe(OH)3胶体 ⑧蔗糖, (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2)写出FeCl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HCO3(aq) 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制取Fe(OH)3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填离子符号)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叫做胶体的聚沉。 ③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 。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 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2 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_______________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______。 (2)①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__________mol·L-1·min-1。 ②0~15 min ,反应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b=_______________。 ③25 min~35 min时,反应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d_____________Kb(填“>”、“=”或“<”)。 (3)反应25 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 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________(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2)下列4个反应中,符合示意图描述的反应的是________。 a.盐酸与NaOH反应 b.Na与H2O反应生成H2 c.铝热反应 d.灼热的碳与CO2反应 (3)途径(II)与途径(Ⅰ)相比改变的措施可能是 .
铁是当代社会中用量最大的金属之一。磁铁矿是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之一,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3O4(s)+4CO3Fe(s)+4CO2 (1)已知:①Fe3O4(s)+4C(石墨)3Fe(s)+4CO(g) ΔH="+646.0" kJ/mol ②C(石墨)+CO2(g)2CO(g) ΔH="+172.5" kJ/mol 由Fe3O4(s)与CO反应生成Fe(s)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T℃时,在 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Fe3O4、CO各1.0 mol ,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O2的浓度是0.4 mol /L。 ①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选填字母)。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容器内CO、CO2物质的量比为1 : 1 c.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d.生成CO2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②CO的平衡转化率是 。 ③l0 min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CO2)= 。 ④欲提高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选填字母)。 a.提高反应温度 b.移出部分CO2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减小容器的容积 ⑤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