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齐宣王)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度之!”
……
曰:“吾阍,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 |
B.权,然后知轻重权:秤量 |
C.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乐岁:丰年 |
D.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民之从之也轻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其”字也相同 |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其”字不同 |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其”字也不同 |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其”字相同 |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孟子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①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②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A.①③⑤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面是对选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两个比喻,阐明了“不能”和“不为”的区别,目的是说明齐宣王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 |
B.“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中的“本’指的是,使百姓具有使生活长久富足的产业。 |
C.孟子认为,老百姓如果过上不饥不寒的生活,就能讲礼义做好事,就会拥戴国君实现王道。 |
D.孟子在阐述王道仁政模式图时,以一组排比句对称说出,显得很有气势。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