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离子半径和离子的电荷值。一般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电荷值越大,则离子键越强。试分析:①K2O ②CaO ③MgO 的离子键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榴石矿石可以看作组成,由榴石矿石制取氯化钙和氧化铝的实验步骤如下:(1)榴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2)对溶液I进行操作时,控制溶液PH=9~10(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NaOH不能过量,若NaOH过量可能会导致 溶解, 沉淀。(3)写出向沉淀物A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4)①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图I装置制取气体并通入溶液II中,结果没有沉淀产生,可能的原是 ;为了能产生沉淀该同学对图I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方法为 。②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混合体系中除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外,还存在溶解平衡,用方程式表示该溶解平衡关系 。
运用相关原理,回答下列各小题:已知: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1)常温下,PH=5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PH=9的中水的电离程度。(填“>”、”=”或“<”)(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氨水混合后,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若一定量的溶液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则 (填“>”、“=”或“<”不同);用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制取硫酸钡,若溶液中完全沉淀,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3)将分别含有的四种溶液混合,调节溶液的PH值,使PH=1,充分反应后:①若离子有剩余,上述四种离子在溶液中还存在的有 ,一定不存在的是 ②若所得混合液呈紫色,上述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有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
哈伯因发明了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右图表示某温度时,向1L容器中加入1mol氮气,3mol氢气,该反应在110S内反应进行的程度:(1)此反应在50~60s时化学平衡常数为= (列出计算式不用试算)。(2)反应进行到60s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在该条件下,氮气的化学反应速率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3)该反应在80S后化学平衡常数为,则 (填“>”,“<”或“=”),此时氮气的转化率为 。(4)若在110s后向该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mol氨气,则再次达平衡后,氨气在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工业上金属的冶炼过程复杂。(1)炼铁涉及的2个热化学方程式:则反应的 。(2)工业上电解硫酸锌溶液可实现湿法炼锌(控制条件,使难放电、阳极电极不溶解)。写出电解总方程式 。(3)将干净的铁片浸于熔融的液态锌水中可制得镀锌钢板,这种钢板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镀锌钢板的镀层一旦被破坏后,锌将作为原电池的 极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4)实验室用镀锌钢板与稀硫酸制取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L,则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
某氮肥NH4HCO3中混有少量(NH4)2CO3,现采用下列方案测定该氮肥中(NH4)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5.7 g上述样品与2.0 mol/L NaOH溶液混合,完全溶解后,低温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该温度下铵盐不分解),并使生成的氨气全部被硫酸吸收,测得氨气的质量与所用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⑴A点前样品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⑵为使生成的氨气被硫酸吸收时不发生倒吸,可以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 。⑶样品中(NH4)2CO3的质量分数是 ▲ %(保留一位小数)。⑷当V[NaOH(aq)]="50" mL时,生成NH3的质量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