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 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 O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
某校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作用得到的砖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1)甲小组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Cu2O,为此展开了确定红色沉淀成分的研究。步骤一:提出假设:: 。步骤二:查阅资料。得出:① +1价的铜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② 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步骤三:设计方案、实验。
沉淀析出。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填字母) 。(2)乙小组针对甲小组的假设,另设计如如下图装置进行验证。若按乙组装置定性检验上述红色沉淀成分,可根据 现象的发生与否即可判断。若按乙组装置定量测定上述红色沉淀的成分,你认为理论上应该测定下列哪些物理量 (填序号)。①通入氢气的体积;②反应前红色沉淀和硬质玻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④实验前干燥管质量;⑤硬质玻璃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质量该实验装置中距实际可行性方面存在的缺陷有 (请写出两点)。
废旧塑料回收和利用是减轻“白色污染”、实现资源再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课题】废旧聚丙烯塑料热分解主要产物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石蜡热分解的产物为常温下的气态烃和液态烃 ②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 ③苯甲酸能溶于苯 【实验设计】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l-丁醇、浓H2SO4和溴化钠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设计了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⑴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冷凝回流的主要目的是 。⑵理论上,上述反应的副产物可能有: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①熄灭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②有同学拟通过红外光谱仪鉴定所得产物中是否含有“-CH2CH2CH2CH3”, 来确定副产物中存在丁醚。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⑶为了进一步分离、提纯1-溴丁烷,该兴趣小组同学查得相关有机物的有关数据如下:
请你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分离出1-溴丁烷。①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② ;③ ;④ ;⑤ ,收集所得馏分。⑷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 g、13.0 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 g 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 。
为测定固体磷铵化肥中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在A中加入mg磷铵样品,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向A中加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完全反应后C中浓硫酸增重ng。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说明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 。 (2)实验过程应该在何时鼓入空气?答: (填“实验开始前”、“反应过程中”或“完全反应后”) (3)如某次测定的铵态氮的质量分数明显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磷铵样品与氢氧化钠未充分反应 B、A和B中残留了一定量的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太大 (4)某厂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磷石膏废渣制硫酸联产水泥,硫酸返回用于生产磷铵。其生产流程图如下: ①操作b的名称是浓缩、冷却、 。 ②如反应Ⅱ的产物是两种酸式盐,则物质B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③若在实验室中对反应Ⅲ产生的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可使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④该生产流程最大的优点是尽可能地实现原料的循环使用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该生产流程体现的基本思想是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中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了研究。【提出假设】 该反应中的气体产物可能是CO或者是CO2和CO的混合物。【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设计方案】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试回答下列问题:(1) 按上图连接装置,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 广口瓶内盛放的试剂为 ,其作用为 。(3) 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弹簧夹2一段时间后关闭,同时打开弹簧夹1;再点燃酒精喷灯,理由是 ; 。(4) 称取3.20 g氧化铁、2.00 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质量为48.48 g的硬质玻璃管中;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 g。经进一步测定得知参加反应的氧元素质量为0.96 g。从而确认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和CO的混合物,理由是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反应产生的气体中n(CO2): n(CO)= ,(5) 有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你认为应作如何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