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B.△H<0,△S>0的化学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 2SO3(g)△H=-QkJ·mol-1(Q>0),则将2mol SO2(g) 和1mol O2(g) 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 kJ的热量
D.稀溶液中1mol NaOH分别和1mol CH3COOH、1molHNO3反应,两者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kJ/mol,若将含1molCH3COOH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kJ/mol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H2O(g)= H2O(l) △H1 =-Q1 kJ·mol-1(Q1>0)
C2H5OH(g)= C2H5OH(l) △H2 =-Q2 kJ·mol-1(Q2>0)
C2H5OH(g)+3O2(g)=2CO2(g)+3H2O(g) △H3 = -Q3 kJ·mol-1(Q3>0)若使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

A.Q1+ Q2+Q3 B.0.5(Q1+Q2+Q3
C.0.5 Q1-1.5 Q2+0.5Q3 D.1.5 Q1-0.5 Q2+0.5Q3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于已达到平衡的反应:
FeCl3 +3KSCN 3KCl+Fe(SCN)3,在此溶液中作如下处理,平衡左移的是

A.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 B.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
C.减少Fe(SCN)3的浓度 D.加水稀释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钙固体与其电离出的离子间溶解结晶平衡:Ca(OH)2(s) Ca2+(aq)+2OHˉ(aq)。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钙离子数目减小 B.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减少
C.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D.pH减小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是

A.硫酸镁 B.碳酸氢钠 C.氯化铝 D.盐酸溶液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能正确表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A.CH3COOH + H2O CH3COO- + H3O+
B.NH4+ + H2O NH3·H2O + H+
C.CO32- + 2H2O H2CO3 + 2OH-
D.Br- + H2O HBr + OH-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pH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A mol·L-1与B mol·L-1,则A和B的关系为

A.A>B B.A=10-4B C.B=10-4A D.A=B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向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能使溶液完全复原的是

A.CuCl2  (CuO) B.NaOH (NaOH)
C.CuSO4 (CuCO3 D.NaCl  (NaOH)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汽车等机动车辆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
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反应式中,错误的是

A.钢铁腐蚀时可能发生的正极反应:2H2O + O2 + 4e = 4OH
B.向K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pH=7:SO42 + 2 H+ + Ba2+ + 2OH= BaSO4↓+ 2 H2O
C.明矾水解的离子方程式:Al3+ + 3H2OAl(OH)3 + 3H+
D.K37ClO3与浓盐酸(HCl)在加热时生成氯气:K37ClO3 + 6HClΔ K37Cl + 3Cl2↑+ 3H2O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某大城市今年夏季多次降下酸雨。据环保部门测定,该城市整个夏季酸雨的pH平均为3.2。在这种环境中的铁制品极易被腐蚀。对此条件下铁的腐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腐蚀过程有化学腐蚀也有电化学腐蚀
B.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正极反应为2H2O+O2+4e=4OH
C.在化学腐蚀过程中有氢气产生
D.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负极反应为Fe=Fe2++2e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Cu2++CO32+H2O=Cu(OH)2↓+CO2
(2)CuSO4+Na2S: Cu2++S2-=Cu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S<Cu(OH)2<CuCO3 B.CuCO3<Cu(OH)2<CuS
C.CuS<CuCO3<Cu(OH)2 D.Cu(OH)2<CuCO3<CuS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中和10mL 1mol/L CH3COOH溶液需要10ml 1mol/L NaOH溶液
B.用食醋可以除热水瓶内的水垢
C.pH=2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pH小于5
D.用浓H2SO4和醋酸钠固体共热可制得醋酸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的下列情况中,一定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离子组是

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S2、Cl、NO3、Na+
B.使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H4+、Al3+、NO3、HCO3
C.由水电离出的c(H)=1×10 -12 mol·L -1的溶液中:K+、Cl、NO3、Na+
D.在0.1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Ⅰ、NH4、NO3、Cl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某种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其中两极区间的隔膜只允许Li+通过。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LiCoO2 = Li1-xCoO2+xLi。关于该电池的推论错误的是

A.放电时,Li+主要从负极区通过隔膜移向正极区
B.放电时,负极反应xLi-xe-= xLi+
C.充电时,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充电时,负极(C)上锂元素被氧化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1年4月15日发行中国京剧脸谱彩色金银纪念币,其中银纪念币材料为铜芯镀银,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银纪念币制作时,铜芯应做

A.阴极 B.阳极 C.正极 D.负极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初始浓度/mol·L-1
0.5
0.6
0
0
平衡浓度/mol·L-1
0.1
0.1
0.4
0.6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80%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增大压强其平衡常数不变,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从下表格中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ClO4
H2SO4
HCl
HNO3
Ka
1.6×10-5
6.3×10-9
1.6×10-9
4.2×10-10

 
A.在冰醋酸和水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
B.在冰醋酸中高氯酸是这四种酸中最弱的酸
C.在冰醋酸中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
D.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醋酸可以区别这四种酸的强弱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B.电解氯化镁溶液在阴极析出金属镁。
C.向Na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只需加入酚酞试液,即可确认NaOH的存在
D.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可先将氯化亚铁溶解在盐酸中,再加入蒸馏水稀释,最后加入少量铁屑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在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分解放出氧气,因而广泛应用于渔业、农业、环保等许多方面。下图是以大理石(主要杂质是氧化铁)等为原料制取过氧化钙(CaO2)的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氨水调节pH至8——9的目的是               
(2)若测得滤液C中c(CO32-)=10-3mol/L,则Ca2+       (填“是”或“否”)沉淀完全。(已知c(Ca2+)≤10-5mol/L可视为沉淀完全;Ksp(CaCO3)=4.96×10-9
(3)若在滤液C中,加入HNO3使溶液呈酸性以得到副产物NH4NO3,则酸化后溶液中,c(NH4+)     c(NO3-)(填“≥”、“≤”、“<”、“>”或“=”)。
(4)在低温下,往过氧化氢浓溶液中投入无水氯化钙进行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调节溶液pH至9——11,才出现大量沉淀。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解释需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9——11的原因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电解池。试回答:

(1)若甲电解池利用电解原理在铁上镀铜,则A是        (填电极材料和电极名称),电极反应是         ;B是(要求同A)        ,电极反应是         ,应选用的电解质溶液是    ;乙电解池中若滴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电解一段时间,铁极附近呈     色。
(2)若甲电解池阴极增重1.28g,乙电解池中剩余溶液仍为400mL,则电解后所得溶液中新生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溶液的pH等于    
(3)若甲电解池以I=0.21A的电流电解60min后阴极增重0.25g,则此实验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为多少(已知电子电量e=1.60×10—19C)?(简要写计算过程)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二氧化硫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率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
(5)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6)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v(SO3)=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SO2)=2v正(O2)     d.恒容容器内物质的密度保持不变
(7)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SO3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 1.0 mol/L盐酸跟50 mL 1.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碎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的步骤,若无此操作步骤,则测得的中和热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 mL,并记录下原始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6
6.6
2
25.1
25.1
25.1
31.8
6.7
3
25.1
25.1
25.1
31.9
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10-3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______    __。根据计算结果,写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