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北京]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商鞅变法法令中规定“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下列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           ④明清时期该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罗布泊地区发掘清理了一批古墓,出土了锦、绢、刺绣、铜镜、漆器、圆形方孔五铢钱,还有木简、纸质文书等珍贵遗物,以及具有中亚、西亚风格的玻璃制品和织造工艺精美的毛织品。这批古墓埋葬的朝代最早应为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宋朝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是《诗经·大雅》中记载的有关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史料,其译文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该史料反映了西周
①国家的管理方式 ②血缘家族的特点 ③官僚政治的特点 ④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是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属于荀子主张的是

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第一个人”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黄宗羲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广泛关注。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B.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自觉的书法艺术
C.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D.两宋时期出现追求书法个性的书法家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的局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北京前门大街贴出了这样的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该对联的矛头指向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纽约时报》1908年在专电中提到中国一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时说,1898年这位皇帝“表现出了鼓励改革运动的愿望”,“如果这些法令真正实行的话,将意味着大清国全盘西化”。下列与这个皇帝的改革运动无关的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变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1912年中华民国征集国歌时的一首国歌拟稿。歌词为:“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解读正确的是

A.“开化早”——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B.“旧邦新造”——仿效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D.“世界和平永保”——废除列强在华特权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钱玄同发表《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一文,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这种主张
①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性         ②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③与当时中国国情密切相关           ④有利于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中国近代著名漫画家沈伯尘画了《工商学打倒曹、陆、章》(下图)。对这幅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号召各界联合起来打倒卖国贼
B.准确揭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C.表明五四运动取得了最终胜利
D.揭示五四运动是反帝的爱国运动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下列方案中“最合时宜”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显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两次高峰,第二次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A.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措施 B.西方国家放松经济侵略
C.国内政治局势比较稳定 D.官办企业刺激民资发展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是

A                 B                C                  D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的某部法律文件指出“我国人民在过去几年内已经胜利地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分子、恢复国民经济等大规模的斗争,这就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该法律文件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集体耕种 B.农民所有 C.无偿使用 D.集体所有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这句名言出自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追寻古罗马》中写道:拥有新灵魂的人们,不再憧憬来世的天堂,而是要把天堂建立在地球之上。下列属于“拥有新灵魂的人们”的是

A.屋大维 B.查士丁尼 C.拉斐尔 D.克里斯提尼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图,从中可以看出

A.全球性物产交流的雏形出现 B.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
C.工业品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 D.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印度洋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加尔文、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改革的共同点是主张

A.信仰得救和《圣经》权威 B.是否得救早已由上帝预定
C.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 D.神职人员须宣誓效忠国王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
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
③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
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下列对这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总结了工业革命的经验 B.形成了完整的数学体系
C.体现了科学的理性原则 D.颠覆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著作体现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突出特征是

A.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打破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 D.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
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属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不同点的是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海军
C.简化地方行政区划 D.发展新式教育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这本书”是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资本论》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下列对该政体表述正确的是

A.总统可连选连任 B.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
C.内阁由议会任命 D.总统由国民普选产生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大企业时代到来。下列对这种大企业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取消了工厂制度 B.适应生产的发展
C.促进了资本流动 D.呈现国际化趋势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目的。
材料二 它是在一个大国对雅典民主原则的再现,“雅典人小规模实行过的,美国将大规模推行。”                                      
——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
(2)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材料三  1868年6月11日,日本新政府公布了政府组织法,即《政体书》。其中规定“天下之权力皆归太政官”,“太政官之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使无偏重之患”。其中 “议政官”分设上下两局,上局主要由政府官员组成,“掌管创立政府、制定法律、决定机密政务”以及“明赏罚、定条约、宣战、议和”等权力;下局由各藩推举的贡士(优秀人才)组成,主要任务是讨论租税、驿递的章程、造货币等,实际是上局的咨询机构,而无决定权。行政官辅佐天皇督理一切政务,完备天皇亲政的体制。刑法官掌刑法、监察、裁判、警察等司法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俊《明治维新史》
(3)依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新政府的太政官体制。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城市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同时也催生了货币的广泛使用。更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婿鞠苠炖氩盅窠讨,城虽大采矿、冶金、手工业加工、制造狸了汕葺韪蜇咤声,无过三百丈者自然也活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结果是膂印呒策假雎郅邰,人虽众据《战国策·赵策》记载:“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塞影讣畎痣舐碌邴,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为了抵御外寇敞匚畅臧蹀魁缰叩http://www.artx.cn/,百家之邑相望也。
——《战国策·赵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状况,并分析相关背景。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对各个城市的组合仍然没有规定程序……除了继承中世纪时期得到的权利以外,城市没有作为一个法律上的实体而存在。它没有正式的官员,没有充分的征税权和立法权……那些新兴城市的居民聚集区都变成黄褐色的地方,因为在早期不断受到大量煤烟的熏染。工厂和工人住宅区也同样到处是沉淀物……工人的住房仓促地建造起来,拥挤在一起……总是缺乏日用品供应。许多人全家都住在一间单房里。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显示英国城市存在哪些问题? 结合所学指出些问题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
城市化率(%)
1843
6.6
1893
8.2
1920
10.6

 
(3)依据材料三概述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变化。选取一个发展阶段,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史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商朝祖先)、后稷(周朝祖先)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史学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今日欲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则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渴饮饥食,一刻不容缓者也。……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前者史家”与“近世史家”史学研究的不同点。
材料三 《历史研究》于1954年2月创刊,到1966年5月停刊。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界就许多问题进行了争鸣和讨论,《历史研究》是开展学术争鸣的一个重要园地。1966年6月以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历史研究〉是资产阶级史学的反动堡垒》等文章, 1967年,《历史研究》被迫停刊。1974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指出“为适应批林批孔和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需要”,决定出版《历史研究》。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鼓励学术争鸣,召开学术会议;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摘编自宋德金《<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历史研究》发展变化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