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辽宁]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

A.兵广粮足    B.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庄子及道家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经典《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暴君夏桀残民,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其民主内涵与近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倡导“三纲五常”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言论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发大夫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   )

A.兼爱 B.以礼入法 C.致良知 D.仁政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墓葬主人不可能生活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

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 D.航海辨别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斯多德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特来美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禁欲主义 B.英雄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

A.对上帝的信仰才能使人得救 B.在教会的指导下阅读《圣经》
C.依靠个人的善行来赎罪 D.世俗政权服从天主教会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说:“中国是举世界最优美、最古老、人口最广大众多、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的信徒,信奉儒家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共同看法
C.儒家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致之处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了影响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

A.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
C.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 D.宗教神学被彻底驱除出社会领域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法国启蒙运动时,与孔子有着相似观点的代表提出了(   )

A.天赋人权的主张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说 D.人非工具的观点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屋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   )
①反映出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愿望 ②与禁欲主义主张相矛盾
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④说明了人们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键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 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D.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薄伽丘——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B.伏尔泰——自然权利学说
C.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最确切的内容应当是(   )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启蒙思想体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主要是指(   )

A.它是18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而后影响全世界
B.深入体现了反特权、反宗教神学的需要
C.新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夺权的需要
D.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需要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 

A.彻底否定了神学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3)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2分)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
(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
(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
(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年)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