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3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
人类发现电和磁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磁铁穿过闭合线圈时,线圈中有电流产生从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给小磁针上方的导线通电,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 |
B.导线下方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大小只与电流的强弱有关 |
C.线圈中感应电流的强弱与磁铁穿过线圈的速度大小有关 |
D.线圈横截面积越大磁铁穿过时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强 |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的一种主要设备。如图是一重为G的设备模型在风洞中进行模拟实验的示意图,其中AB代表模型的截面,OL为模型的牵引绳,风向水平。模型静止在空中时,牵引绳水平,模型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现增大风对模型的作用力的同时保持绳子水平,模型仍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绳子张力可能不变 |
B.绳子张力一定减小 |
C.模型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能不变 |
D.模型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定增大 |
图示电路中,R1是光敏电阻,R2是定值电阻,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闭合开关S,当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增大时,下列有关电路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通过R1的电流增大 |
B.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 |
C.电源的输出功率减小 |
D.电源的效率增大 |
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地面上,已知A、B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m.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1、F2同时分别作用在A、B物块上,物块A、B未相对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物块接触面一定粗糙
B.B对A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水平向右
C.F1一定大于F2
D.A对B的作用力可能为零
均匀分布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空的三颗同步通信卫星能够实现除地球南北极等少数地区外的“全球通信”。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同步卫星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三颗卫星中任意两颗卫星间距离为
A. | B. | C. | D. |
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0的带电金属球壳,若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通过其球心的一直线上各点的电势φ分布规律可用图中曲线表示,r表示该直线上某点到球心的距离,r1、r2分别是该直线上A、B两点离球心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球壳带负电
B. 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C.若r2- r1= r1- r0,则φA-φB=φ0- φA
D.将电子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滑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mgsinθ作用下,以一定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取出发点为位移零点和零势能点,以开始运动的时刻为零时刻,下列能正确描述滑块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滑块动能Ek、势能Ep、机械能Es随时间t、位移s变化规律的图线是
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θ,导轨电阻不计,与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相连,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有一质量为m长为l的导体棒从ab位置获得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υ的初速度向上运动,最远到达a′b′的位置,滑行的距离为s,导体棒的电阻也为R,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对导体棒上滑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受到的最大安培力为
B.上滑过程中电流做功发出的热量为
C.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
D.通过导体棒的电量为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
(1)实验中,该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和位移,读取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2)实验中,该同学让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位移,测得末速度υ1,拉力做功W;改变拉力,仍让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保持位移一定。测得W与υ对应的多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W—υ2关系图象,但与预期的过原点直线不符,经检查测量、计算与作图均无误.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实验操作中改进的具体措施是 .
(10分)如图是一同学测量某导电液体电阻率的实物连线图.图中均匀的长直玻璃管内径为d,里面充满待测导电液体,玻璃管两端各装有一电极,电极距离为L.
(1) 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导电液体用电阻Rx表示。
(2)在接通电路前,为保证器材安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最 端(填“左”或“右”)。
在电路调试时,该同学发现:闭合开关S1后,单刀双掷开关S2接到a接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5 V、电流表示数为180μA;单刀双掷开关S2接到b 接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6 V、电流表示数为164μA。正式测量时,为减小实验误差,单刀双掷开关S2应接到 点(填“a”或“b”)。
(3)该同学正确完成实验,测得该段液体的电阻R0,则该导电液体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 (用R0、L、d等表示).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下端与一光滑水平面相接,连接处用一光滑小圆弧过渡,斜面上距水平面高度分别为h1=5m和h2=0.2m的两点上,各静置一小滑块A和B。某时刻由静止开始释放滑块A,经过一段时间t后,再由静止开始释放滑块B。g取10m/s2,求:
(1)为了保证A、B两滑块不会在斜面上相碰,t最长不能超过多少?
(2)若滑块A从斜面上h1高度处自由下滑的同时,滑块B受到恒定外力作用从P点以加速度a=2m/s2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滑块A经多长时间追上滑块B?
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粒子源,粒子源从O点在纸面内均匀地向各个方向同时发射速率为υ,比荷为k的带正电粒子.PQ是垂直纸面放置,厚度不计的挡板,挡板的P端与O点的连线跟挡板垂直,粒子打在挡板上会被吸收。带电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忽略不计,磁场分布的区域足够宽广。
(1)为了使带电粒子不打在挡板上,粒子源到挡板的距离d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粒子源到挡板的距离d=,则挡板至少多长,挡板吸收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比值最大,并求该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估算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B.在自然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其原因是因为有序是不可能实现的 |
C.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 |
D.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的缘故 |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在一个密闭的气缸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图所示是它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的V-T图象,己知AB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气体在A点的压.强为p=1.0x105 Pa,在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7.0x102 J,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U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波上有P、Q两点,其纵坐标分别为yP="2" cm,yQ="-2" 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P点的振动形式传到Q点需要T/2 |
B.P、Q在振动的过程中,位移的大小总相等 |
C.在5T/4内,P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
D.经过3T/8,Q点回到平衡位置 |
E.在相等的时间内,P、Q两质点通过的路程相等
如图所示,M是一块平面镜,位于透明液体中,镜面水平向上放置,镜面到液面的距离h=0.8m。一束细光线竖直向下射来,通过液体射到平面镜上。现将平面镜以入射点为水平轴顺时针转过18.5°角,转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在液面处分成两束,且这两束光恰好垂直,求镜面旋转后光从开始进入液面到第一次离开液面的时间。(设平面镜较短,光线在平面镜上只发生一次反射,sin37°=0.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
C.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
D.据波尔理论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
E.碘131能自发地进行β衰变,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比碘131原子核多一个质子而少一个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