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如图甲所示,汽车在一段弯曲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关于它受到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的示意图,图乙中可能正确的是(图中F为地面对其的静摩擦力,f为它行驶时所受阻力).  (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江三峡位于我国的腹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旅游区.三峡索道的建成,为三峡旅游区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位游客在坐缆车过江时(缆车沿图中自左向右的方向水平匀速运动),将一石子从手中轻轻释放,不计空气阻力,该游客看到石子下落的轨迹是图中的    (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d=H-2t2(SI)(SI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  )

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    )

A.0.4 km/s B.1.8 km/s C.11 km/s D.36 km/s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1慢慢变到r2,用Ekl、Ek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    (  )

A.r1<r2,Ekl<Ek2 B.r1>r2,Ekl<Ek2 C.r1>r2,Ekl<Ek2 D.r1>r2,Ekl>Ek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

(1)求卫星B的运行周期;
(2)如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 A、B两卫星相距最近(0、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他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b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a和vb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a和tb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ta>tb,va<vb    B.ta>tb,va>vb  C.ta<tb,va<vb    D.ta<tb,va>v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5.0" m,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o="5" m/s,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求C、D间的距离s.g="10" m/s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有一个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其端点P在圆心0的正上方,另一个端点Q与圆心0在同一水平面上.一只小球(视为质点)从Q点正上方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为使小球从Q点进入圆弧轨道后从P点飞出,且恰好又从Q点进入圆弧轨道,小球开始下落时的位置到P点的高度差h应该是    (  )

A.R B.R/4
C.3R/2 D.无论h是多大都不可能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  )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行周期 D.行星的质量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后,经过115小时32分的太空飞行,在离地面343 km的圆轨道上运行了77圈,运动中需要多次“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飞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到轨道上稀薄空气的影响,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    )

A.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逐渐减少
B.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根据公式,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C.根据公式,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D.根据上述选项B和C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球的质量为m1, B球的质量为m2。它们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0。设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那么m1,m2,R与v0应满足关系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地球上发射的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和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RA∶RB=4∶1,求它们的线速度之比和运动周期之比。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使一小球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从最低点上升,那么需给它最小速度为多大时,才能使它达到轨道的最高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长L=1.6m的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1kg的木块,另一端挂在固定点上。现有一颗质量m=20g的子弹以v1=500m/s的水平速度向木块中心射击,结果子弹穿出木块后以v2=100m/s的速度前进。问木块能运动到多高?(取g=10m/s2,空气阻力不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万有引力常量C,地球半径R,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Tl,地球的自转周期T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
同步卫星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由 得
(1)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2)请根据已知条件再提出两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解得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   (    )

A. B.0 C. D.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    )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D.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平放置的水管,距地面高h=1.8m,管内横截面积S=2.00m2.有水从管口处以不变的速度v=2.0m/s源源不断地沿水平方向射出,设出口处横截面上各处水的速度都相同,并假设水流在空中不散开.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水流稳定后在空中有多少立方米的水.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半径R=0.40m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7.0m/s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a=3.0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4.0m后,冲上竖直半圆环,最后小球落在C点.求A、C间的距离.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来源:高考常见试题易错点点睛系列——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