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山东卷)

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1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2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3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4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5


1
2
3
4
5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 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 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 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 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 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 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 缓和
B.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 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 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 神气十足
D. 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 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治长》)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2.

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3.

知我者,谓我心忧;。    (《诗经·黍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洵《六国论》)

4.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来源:08山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师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

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é)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

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

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来源: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者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

来源:2008年高考山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校刊的一个栏目选定了以下四篇文章,请你为该栏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要求:参照下列任一题目的结构进行概括,不超过15字。
①《诚信为你带来幸运》         ②《善良是你快乐的源头》
③《节俭使你安稳无忧》         ④《宽容让你成大器》

来源:2008年高考山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十七.八.九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燬,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掦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文章有删改)

1.

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答:

2.

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3.

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4.

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畜甘脆 诚          饵:给……吃
B. 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 兄故弱, 能多樵      恶:不
D. 汗交 不少休          颐:脸颊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遂家焉乃实告焉
B. 将何作何复尔
C. 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
D. 群扶以归欲劙颈以塞责耶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 ①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 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 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 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代替。

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