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安徽卷)物理部分

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上世纪末,对1A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

A.

B.

C.

D.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处发生碰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 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C. 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 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的abcd,顶点ac处分别固定一个正点电荷,电荷量相等,如图所示。若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置于b点,自由释放,粒子将沿着对角线bd往复运动。粒子从b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

A.

先作匀加速运动,后作匀减速运动

B.

先从高电势到低电势,后从低电势到高电势

C.

电势能与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D.

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科学史上一张著名的实验照片,显示一个带电粒子在云室中穿过某种金属板运动的径迹.云室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照片向里。云室中横放的金属板对粒子的运动起阻碍作用。分析此径迹可知粒子( )

A. 带正电,由下往上运动
B. 带正电,由上往下运动
C. 带负电,由上往下运动
D. 带负电,由下往上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BCD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间距与CD间距相等,半径R1=2.0mR2=1.4m。一个质量为m=0.1kg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v0=12.0m/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间距L1=6.0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g=10m/s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

(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
(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个圆形轨道,BC间距L应是多少;
(3)在满足(2)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R3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A的距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二个电阻为R,面积为S的矩形导线框abcd,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与ad边垂直并与线框平面成45°角,oo`分别是ab边和cd边的中点.现将线框右半边obco`oo`逆时针旋转90°到图乙所示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导线中通过的电荷量是(

A. 2BS2R B. 2BSR C. BSR D. 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沿x轴的正方向,场强为E。在Ad0点有一个静止的中性微粒,由于内部作用,某一时刻突然分裂成两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微粒,其中电荷量为q的微粒1沿y轴负方向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到达0d点。不计重力和分裂后两微粒间的作用。试求
(1)分裂时两个微粒各自的速度
(2)当微粒1到达0d点时,电场力对微粒1做功的瞬间功率
(3)当微粒1到达0d点时,两微粒间的距离

来源:2009-2010学年度高二期末小练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b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档位,ab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

指针位置 选择开关所处的档位 读 数
a 直流电流100mA mA
直流电压2.5V V
b 电阻×100 Ω

(1)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AR0应选择Ω的定值电阻,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Ω的滑动变阻器。
Ⅱ.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R0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0.6A3A);
(b)电压表(量程3V15V
(c)定值电阻(阻值1Ω、额定功率5W
(d)定值电阻(阻值10Ω,额定功率10W
(e)滑动变阻器(阴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1A
那么

(2)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Ⅲ.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v草图;
  (4)分析W-v图像。如果W-v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v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是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来源:2009年高考安徽理综卷第21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