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到祖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认识到了自己是真正的中国,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A.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B.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D.皇权高度加强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1月27日,电影《花木兰》开始上映。它讲述了北魏时期一个姑娘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这则故事蕴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封建社会农民有服兵役的义务 B.封建伦理道德对当时社会生活影响非常深刻
C.男耕女织是当时基本的分工方式 D.封建政府提倡男女平等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城市经济走向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古代赋役结构演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人头税逐渐向资产税转化,二是力役逐渐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而这两条途径的最终汇合点为田亩税”。这两条途径最终完成汇合是

A.唐朝的两税法 B.宋朝的募役法
C.明朝的一条鞭法 D.清朝的“摊丁人亩”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它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食用的瓷器……”。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瓷器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化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成就最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政新篇》中说:“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洪仁玕已初步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先进性
B.洪仁玕主张中外自由通商,但不准深入内地
C.洪仁玕允许传教士到内地传教,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D.洪仁玕主张在中国采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薛福成在《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中称: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薛福成的话主要反映了

A.洋货在中国遭遇顽强抵制 B.中国官僚、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
C.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 D.中国产品降价出售,薄利多销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对待1792年英国外交使团访问一事上,乾隆皇帝批转主事大臣:“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如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待之礼,以示体制。”这说明

A.“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 B.中英两国关系有了一定改善
C.清朝外交礼节呈近代化趋势 D.中国传统的朝贡体制开始动摇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幼童留学生每3个月学习华文14天,内容为《孝经》和圣谕。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弘扬传统文化 B.扩大中国影响 C.培养强国人才 D.废除科举制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原因主要是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了‘科学思想’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国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当时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璋故里涌春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其中的“划地田”是指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同班禅额尔德尼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话在于强调

A.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中国政府宣布实行分税制改革,组建3个全国性证券公司,调低涉及3371个税目产品的进口关税;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由1991年底的737种减少到89种,其中下放给企业定价的有571种。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那么能论证这一说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未曾经商,更不是贵族,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祖父曾经种地,他们的父亲破了产,他们自己则穷困潦倒,飘零半生。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当时出现的“这样一些人”的对立阶级是

A.工业无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金融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新贵族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B.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托马斯·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一个伟人的节制和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

A.创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C.拒当国王且主持制定宪法 D.废除黑人奴隶制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藐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C.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守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联何忧也!”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所谓“旨从内降”,就是犯罪案件,在三法司拟罪之前,已由锦衣卫拟罪请旨,或直接由君王授意如何拟罪。那么三法司的审判就是走形式而已,这样的话生杀予夺在于一人。
——朱永嘉《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
材料五 在清末新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三代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
(2)概括材料二商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思想对秦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哪两种权威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有何不同?这种结果的变化说明什么?
(4)材料五中法制改革的原因是“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哪些情势不同。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先进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郑和的行动比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1519年开始环球航行早114年。郑和舰队的实力不但远远超过了亚洲各国的水师,甚至超过了欧洲各国海军的总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郑和开创的时代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相反,西方世界在郑和100年后开始了工业文明,并最终全面超越了中国。
材料三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1874年《江苏巡抚吴元炳奏》
材料四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顺、大连,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材料五 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10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中国”的名字,9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保障。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技术的主要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开创的时代为什么“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 4分)
(3)近代中国,谁首先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对此,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惨败于日本之手。依据材料四分析,这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为什么无法真正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6)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
(7)结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四的三幅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主义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利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后没在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现代化的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的灾难。
——以上材料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利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2分)
(2)依据材料二,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