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②,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③;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④,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为苟全⑤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⑥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⑦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⑧,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⑨
注:①餔,吃。啜,喝。糟,浊酒。醨,薄酒。
②胶西,指密州,今天的诸城市。
③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
④比,连续,常常。登,丰收。
⑤苟全,大致完备。
⑥庶几,表希望或推测。
⑦卢敖,秦时人。遁,隐居。
⑧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瀹(yuè),煮。
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厉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
南望马耳、常山 南:
(2)分别概括两文所体现的“忧乐观”并说明其由来。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