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11-29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④倍蓰:超过数倍。

(1)下面是小娟同学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系成语“一丝不苟”,可推知“学者益以苟简”中“苟”意义为“苟且”“马虎”。

B.

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的现象,“皆手自书”与“而书益多”中两个“书”字同义不同。

C.

回顾课文“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可推知“而书固自如也”中“固”意义为“固执”。

D.

查字典,“遗”有“遗留”“赠送”等义项,“将以遗来者”中“遗”应选择“赠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B.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C.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D.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圣人的学问都始于认真读书,他们的学问与道德修养都不是后人所能赶上的。

B.

近年来可读之书多而易得,但科举士子却将书束之高阁,致使他们谈吐没有根底。

C.

李公择藏书丰富,读书精深,闻名当世:他藏书于僧房供后人阅读,有仁者之心。

D.

苏轼想读完公择藏书,他主动作记是希望后人知前人读书不易从而更加努力读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②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帮帮你:指:①手指;②指向:③指责;④意思,意图;⑤指称。

——《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氏山房藏书记苏轼自孔子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