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期新闻报道,南京街头出现了一款智能下水管道机器人(如图甲所示),其上装有摄像头和探照灯,能将水管内拍摄到的影像无线传输至路面的接收装置中(如图乙所示),以便对管道及时检测修补。
(1)摄像头拍射到的影像是通过 传输到地面的。
(2)机器人最大行驶速度为 30 cm / s ,则要通过一段 120 m 长的管道,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3)若机器人的质量为 15 kg ,车轮和水平管道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 40 c m 2 ,则它对管道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 ( g 取 10 N / kg )
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两个密闭的透明容器中装有相等质量的空气,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 R 1 、 R 2 ( R 1 < R 2 ) 串联接到电源两端。电阻丝 R 1 和 R 2 串联的原因是保证 相同, 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 。
(2)通电 10 s ,观察到图中两侧 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有关。
(3)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将一个电阻与电阻丝 R 2 并联,通电 10 s ,左侧 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比(2)中左侧 U 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 (选填“大”或“小” ) 。
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石块的质量 m = g 。
(2)将小石块浸没在装有 20 ml 水的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 V = c m 3 。
(3)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 = g / c m 3 。
(4)如图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然后从量筒中取出小石块直接测量质量,所测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
(2)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 B 直至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 A 、蜡烛 B 的位置。改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 A 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 点,蜡烛 A 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3)人看到蜡烛的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内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 的顺序安装器材更合理。
(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 ° C ;若水停止吸热,水 (选填“能”或“不能” ) 继续沸腾。
水平桌面放置一个质量为 0 . 8 kg 的保温杯,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 2 × 10 3 Pa , g 取 10 N / kg 。求:
(1)保温杯对桌面压力的大小。
(2)桌面的受力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