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温度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
(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5)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同学欲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26.5g该纯碱样品加入到10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69.3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87g不饱和溶液。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得到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他们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蓝色沉淀和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无色。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查阅资料](1)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Na2SO4溶液显中性
结合信息请你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CuSO4;猜想三: 。
请分析:猜想二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 ;
猜想一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 (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在实验室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⑦仪器的名称 。
(2)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需要选择上图中的仪器有 (填数字序号,下同),还需要补充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需选择上图中的仪器有 。若用装置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管进入。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2)图B所示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图C所示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按图D所示量取溶剂,其他操作均正确,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 。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A与F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