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4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67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卖板栗的父子

梁艳飞

①如往常一样,晚饭后,我来到河堤上散步,我又见到了他。

②他在我居住的小区旁的河堤上贩卖板栗,播音器里重复播放着"板栗,野生板栗,不要钱啊,不要钱!"说是不要钱,当然不是放兜里拿走,而是试试味。连续几年来,他都在此叫卖,从不间断。

③最初记住他,在三年前,源于他的孩子。小男孩儿坐在贩卖板栗的三轮车前座上,两岁多,正自顾自玩耍。被他用木条围成四方形的前座,是他此刻能给予孩子的整个世界。孩子太小,玩耍过后,想要父亲陪伴。见父亲许久不理睬自己,便在那里左转右跳,时哭时闹。可他不想丢了生意,开始一边忙一边大声训斥,想借助声音的分贝与力量,让孩子乖乖听话、安静地坐下。这时,孩子越发感到委屈,哭声更加响亮,眼泪、鼻涕、污垢,在脸上乱成一团。哭声再响,也扭转不了局面,父亲依然继续他的忙碌,为顾客耐心挑选栗子,语气和善,一脸笑意,与刚刚训斥孩子的口气截然相反。这一刻,赚钱重要。

④男人三十岁左右,个不高、身材结实、皮肤偏黑,明显是在太阳下长时间劳作的样子。他与顾客交流的声音大,责骂孩子的声音也大,每次见到,我都会留意那个孩子。有一天,忍不住上前问他,孩子的妈妈去哪里了?

⑤他说,走了。

⑥走了。他没有多说,只有这两个字。

⑦之后,我见到他们多是在河堤上。他与他,一大一小,彼此陪伴,彼此慰藉。在夜色下费力地讨要生活。有时,看到孩子哭泣的脸,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希望他能早点卖完,好早一点带着孩子回家。

⑧一日傍晚,见到他们,孩子没有坐在车上,而是在周围转圈玩游戏。细细一看,孩子腰间捆有一根长长的绳子,另一头捆在车架上。为防孩子走失,又不影响生意,他只能将孩子像小狗一样栓在身边。孩子没有同伴,一个人玩,周边灯光昏暗,蚊虫乱飞,近处是父亲的叫卖声、来往不息的人群、嘈杂刺耳的车鸣。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村庄和暗黑无边的夜色。摊前人来人往,板栗越来越少,男人忙手中的营生,眼光时不时落在孩子身上。

⑨再过一段时日,河堤上只有他。撞上我四处找寻的眼光,他说,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读书去了。 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他补充了一句,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脸上依旧溢着笑。

⑩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隐藏在浩瀚的夜色里。我无法断定他们幸福与否,只希望,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孩子身在学校, 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

⑪河堤上,只留父亲一人继续贩卖板栗。

⑫炒板栗很香,远远地就能闻见。但愿他们的生活,没有黑夜,只有清香。

(摘编自2020年5月《散文选刊》)

(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具体讲述了作者四次买板栗的经历。

B.这篇散文以男人的家庭变故为线索来结构全篇。

C.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父子的同情与祝福。

D.这篇散文结尾直接点明了"地摊经济"的繁荣。

(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①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提示:"他"因何而"笑"?"千斤重担"指什么?)

②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提示: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3)这篇散文第⑦段"彼此陪伴,彼此慰藉"与第⑩段"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前后照应,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4)这篇散文三处加点的地方都提到"钱"。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卖板栗的父子梁艳飞①如往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