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及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 。
(2)"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追求的途径是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混合加热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如图3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保证安全和 。
如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观察到 的现象,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2)B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
(3)C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4)D实验中,向水中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定某酸溶液的pH,测定的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的目的是 ;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所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 、计算产率,各实验步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过滤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 。
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
猜想一:氧气;
猜想二:氢气;
猜想三:氮气。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
分别进行实验:
(2)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则猜想一错误。
(3)利用图②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到 ,则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
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铝分别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掉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 。
(6)若本实验所用试液是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则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为了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进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一会儿后才有气泡产生,然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呈 性。
(2)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
(3)A试管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有 。
(4)写出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小组同学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为了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
猜想Ⅱ:NaCl、NaOH
猜想Ⅲ:NaCl、BaCl2
【评价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
则你的猜想为 。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只加入一种溶液,就确定了滤液的溶质成分,加入的溶液是 。
【总结归纳】可溶性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物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 ,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3)C实验探究铜、铝、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试管①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 (填“强”或“弱”),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则x、y分别是 (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