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河中石兽(清)纪 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阅十余岁: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如是再啮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众服为确论(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吸取了先秦散文的优点,晚年所写的一部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的志怪小说。其中《河中石兽》正体现出了纪氏语言平易简淡,内容波澜起伏,立意高远的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二个特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宜乎众矣 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 《佛典》有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细细思量,我们身边的每一种花都有其独特的品质。你又喜爱哪种花呢?说说你从它身上发现到的内在品质。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②。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⑤,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1)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山阴:今浙江绍兴。(2)咏左思《招隐》诗;咏诵着左思的《招隐》诗。(3)戴安道:名逵,字安道。(4)剡:今浙江省嵊县。(5)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盖竹柏影也 (2)遂至承天寺 (3)四望皎然 (4)人问其故 翻译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甲]文中的苏轼、张怀明与乙文中的王子猷的共同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甲][乙]两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归纳。
文言文阅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寺临河干( ) (2)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3)阅十余岁( ) (4)尔辈不能究物理 ( ) 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项不同的是( )
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史记.荆轲列传》)【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翻译下列句子。(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使毕使于前。甲乙两文在在对人物的刻画手法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