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生物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483

鸟类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敏感,可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因此,对特定区域鸟类数量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环境的变动及其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鸟类丰富度(种)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次生杂木林
55
11.5063
灌丛
51
16.3581
农田
21
3.9417
人工马尾松林
23
14.3857

(l)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属于__________,该组成成分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渠道增多,功能更加完善。
(2)次生杂木林、灌丛、农田及人工马尾松林等的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最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___;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
(4)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______________。
(5)鸟类数量的调查方法有多种,以下可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计数鸟的鸣叫 ②计数鸟巢的数量 ③样点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固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计数) ④样线(带)法(是指观察者沿着固定的线路活动,并对所见到的样线两侧的鸟进行计数) ⑤物种丰富度法(是指数算鸟种后,制作鸟种名单,并从鸟种名单了解该地区的物种程度) ⑥标志重捕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鸟类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敏感,可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因此,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