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①孤竹②管仲、隰(xí)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⑥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伐:讨伐②孤竹:国名③阳:山的南面为阳④阴:山的北面为阴⑤仞:挖一仞深⑥师:向……学习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 人 不 知 以 其 愚 心 师 圣 人 之 智
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从( ) 过( )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管仲和隰朋的智慧分别表现在哪件事情上,请简要概括。读完这段文字,你受到什么启发?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②执而鞭之(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人 云 行 道 所 见 聊 取 之 耳。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语句回答)答: 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课文描写小石潭是按照 、 、 、潭中气氛的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幽静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答: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浑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呆若木鸡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下面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