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两年来,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材料二: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请你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政治小论文,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300字。
2014年春节前夕,李克强总理在西安看望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时说,希望广大科技人员有使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意志,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1)要具备“走向世界的智慧和能力”,国家应该怎么做?(2)2014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柏林发表演讲时指出,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持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不惹事”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3)“不怕事”的底气来自哪里?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次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和进步,2020年的中国让我们充满期待。[三十五年看变化](1)表格里的数据反映了什么?(2)取得这些辉煌成就得益于我国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一: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斯坦利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元的酬金聘请二人呆在一个小房间里,这个小房间与世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不准写信,也不让其他人进入。实验结果:一个人在小房间里只呆了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另一个人呆了八天。这个呆了八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让我在里面再多呆一分钟,我就要发疯了。”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了“网民”。目前,网络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平台。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学生上网后聊天交友的比例最高,占48﹪。但青少年自制力和理性发展都未达到成人状态,因此上当受骗爱害的事情时有发生。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你围绕网络交往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不少于3点,6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题,吹响了“为建设法治中国而 奋斗”的号角。[建设法治国家]四中全会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如: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1)这一举措的提出和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建设法治政府]四中全会提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2)这条要求说明了什么?坚持“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有哪些重要性?[建设法治社会](3)下面漫画揭示当前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张海迪在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几国语言,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被誉为“当代保尔”。材料二:中学生小林考试失利受同学议论、父母批评,于是闷在房里不吃不喝,对前途感到绝望。(1)从张海迪对生命的态度中,谈谈你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从以上两则材料的对比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请对第(2)题的结论做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