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证明C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_(填序号)。
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3)3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3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1)上面的仪器中,她必须选用的仪器有(填字母编号) ;(2)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 、装瓶。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及其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铜也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2)工业上用CO还原含Fe3O4的磁铁矿石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为 。(3)冶炼2000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Fe3O4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 = (填表达式)。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是__________。(2)下列微观示意图1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_______。(3)A、B、C、D表示四种物质中,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反应后,生成C和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应为________________。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钙离子__________;②正五价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③若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的微粒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把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