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困难
  • 浏览 2029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表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二: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做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简要分析晚清官员探究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与张荫桓关于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分析各自的理由。[来源通过以上材料和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表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结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