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简答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385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我们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肯定还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世界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向前发展。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中国才能充满活力。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在农业上的调整?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各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1921年,